查看原文
其他

主科与副科、行政与教学……咋就妨碍了学校的发展!

河南校长 2022-10-09


在高品质学校建设过程中

矛盾层出不穷

数不胜数


当前大多数学校都面临着

主科与副科、行政与教学

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

有些矛盾严重到

阻碍和限制

高品质学校向纵深方向发展

甚至威胁到学校的生存



怎样协调好学校生存和发展中存在的几对矛盾,既做到兵来将挡、见招拆招,又做到游刃有余、举重若轻?这对学校的创新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。


今天

校助君不仅要带大家深挖矛盾之源

还为大家找到了3个破解大招


下面

我们先来看矛盾之源





矛盾之一:主科与副科之间的矛盾

所谓主科和副科,即“考试的科目就是主科,不考的就是副科”。由于学校普遍存在“考什么就教什么,怎么考影响怎么教,考的程度决定教的程度”的定式思维,因此,考科备受重视,非考科特受冷落,可少教甚至不教。


学科被贴上三六九标签,“语、数、外”为主科,“音、体、美、劳”等学科都称为副科,而“理、化、生”和“政、史、地”则介于二者之间。主科在学校地位很高,各种荣誉称号、奖金、补贴等向主科倾斜。学校这一举动也在传递给学生信息,主科缺一不可,副科可有可无,因而,很多学生不愿学不考试的科目。


家长也普遍存在重主科、轻副科的观念。学校一旦升学率上不去,便失去了话语权。因此,在学校经常会出现主科挤占副科课时的现象,导致“只因主副之分,才有云泥之别”的学校内部矛盾。







矛盾之二:教学与行政之间的矛盾

教学人员从事教学与科研的工作,工作性质决定其投入大量显性、隐性业余时间与精力,行政人员从事行政、财务、保障等工作,现实是教学人员很少接触行政,行政人员也很少接触教学科研,长期互相不了解,就会形成职能隔阂与歧视。


我国的教育体制,亦将学校行政人员划分为处级、科级、股级,在这样的背景下,学校内部管理行政权力膨胀,学术力量式微。政治上,一些行政人员叠加主科教师,评先树优,基本与教学人员无关;经济上,行政人员除了国家发的工资,学校发补贴,最少是教学人员的平均数,行政人员与教学人员待遇差异,引起教学人员不满。







矛盾之三: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

教育改革是学校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,需要打破“干好干坏一个样、干和不干一个样”的工作局面,建立健全“干与不干不一样、干多干少不一样、干好干坏不一样”的机制体制。


教育改革的利益调整必然反映到学校干部与群众关系上,这些利益关系的调整都会直接或间接导致干部与群众的矛盾。加之少数学校干部官僚主义、形式主义严重,不关心群众利益,甚至纪律松弛、以权谋私,侵犯和危害群众的利益,便与群众产生了矛盾。


群众内部不同部门、学科、班级、个人之间的矛盾,经常都需要由干部出面去处理,少数干部的处理方式欠缺平和态度、科学方法及正向引领,致使小矛盾酿成大矛盾。




因此

要想处理好这几对矛盾关系

就需要对学校管理者

提出这些要求

↓↓↓

在高品质学校建设的具体工作中

应做到——


01树立科学人才评价观


产生所谓主科与副科说法的原因是多维度、多层面的,只有瞄准问题,打出强力“组合拳”,立体化加大治理力度,才能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,将问题解决在基层。


首先,树立人的培养终极价值观。叶圣陶先生曾说过,教育如同车轮,每门功课犹如车轮上的一根“辐”,许多“辐”必须集中在教育的轴上,才能成为把国家民族推向前进的整个“轮子”。教育变化的是时代,不变的是培养造就一个完整而丰厚的人的终极目标,培养一个有伦理道德、有文化修养、有正确取向、有健康心性的人,实现人才培养的目的性与手段性价值的统一,从而在根本上超越和扬弃以考试为价值取向的工具理性的人才观。


其次,改进人才的评价尺度。人的发展具有长期性、潜在性和滞后性等特点,要克服“物化的评价标准”,充分体现“人化的个性评价”的价值取向和追求,将人才评价标准由急功近利的操作型转移到激励人的创造性、实践性上去。


再次,完善学校课程管理制度。所有学科按照课程要求和编排实施,不得随意增减,变通也只能遵循育人功能而定。学校可有骨干教师与非骨干教师之分,对于骨干教师,学校给平台、给担子、给提升;对于非骨干教师,则要为其争机会、创条件、设平台,两者以事实和教育质量说话。同时,要求所有科目教师因材上岗,教师申请与班子会研究决定,对于“主科”教师在评选先进中占优势、“副科”教师在工作压力上更轻松的矛盾,可通过工作量绩效考核解决。



02驱动“后勤变前勤”发力


传统学校工作,诚如一名老校长所言:“前勤抓教学,后勤搞服务。就像一座钟表,前勤是针,后勤是摆。针表跑起来,全靠摆来带。”


现代学校“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”,需要学校的后勤不断强化前勤意识,着眼履行前勤与后勤双重职能——


走出“后勤就是后勤”的误区。引导后勤人员正确理解“后勤变前勤”的内涵要义,走出“后勤就是后勤”“后勤从属于前勤”等认识误区,摒弃单纯从“前”“后”等狭义的空间概念理解后勤的错误观念,引导后勤人员树立“保运行就是保质量”的思想意识,努力做到眼界宽广、胸怀全局、凝聚“前勤”、达成共识。


以“四轮”驱动绩效目标考核。“一分部署、九分落实”,以设岗、聘用、考核、分配为“四轮”驱动绩效目标考核。前后勤都须按照岗位职责来要求和考核,教学人员有教学考核的要求,后勤服务人员有后勤人员的检查考核,不缺位、不越位、全力配合是其基本原则,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。


实现后勤业务专业化、出入精细化、管理正规化、服务人性化。推荐选调优秀后勤保障人员,切实组成一支结构合理、业务精通、敢抓善管的后勤保障队伍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。


坚持“保教训一致、训教保结合”。学校应将食堂供餐、宿舍内务、水电管理、安全值日等后勤技能与前勤人员能力提高培训融合,并纳入日常工作之中,从而有效提升后勤人员综合素质。



03提升干部的政策水平与沟通能力


学校干部所从事的工作尽管是最琐碎的,但也是最重要的,是联系服务群众的窗口,关系到广大教职员工是否真正理解政策决策。其解决之道,在于以下四方面——


首先,要提升干部的政策水平。学校干部要学习好党在教育领域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,提高贯彻执行党的政策的水平,提高用政策和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。


其次,转变学校干部的工作作风。学校干部要彻底转变作风,成为师生员工真正的“服务者”。在工作中,要加强调查研究,增强工作的预见性、前瞻性、系统性,对学校矛盾问题不能推卸责任、扯皮、躲避;要见事早、断事明,抓住苗头,及时处置,争取最大优化,不能遇事拖延、贻误改正时机。


再次,建设现代学校制度。遵循“问题出发、重心下移、动态管理、文化引领”的思路,建设“三淡、三问、三制”的现代学校制度。三淡,即淡化权力、淡化关系、淡化功利;三问,即问道教师、问道学生、问道社会;三制,即扁平制、项目制、流动制,为学校的科学管理提供最有效的方向和力量,为师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。


最后,学校领导干部还须理解包容,换位思考,要设身处地,坦诚相待,在发挥带头作用时,不仅要有包容情怀,也要有奉献精神。



每一所高品质学校

都不是现成的

她的成长足迹

印证着

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教育抱负


当前

您的学校

离高品质学校的距离还有多远?

学校发展过程中

遇到了哪些困难?

请在下方留言

与170所河南教育名片学校一起交流

共谋发展


来源:《中国教育报》



推荐阅读


◆ 清华42、北大31,一所高中的学霸群体养成史……


◆ 60秒×200期!这位校长一边吐槽“录到想吐”,一边乐此不疲“硬挺”!


◆ 树上能“种”惊喜,角落亦有天地……小学不小,未来很大


告诉我,你在看↓↓↓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